找到相关内容11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他们所表现出的努力进取,就来自于积极的人生态度。   社会环境也是导致不同人生态度重要的因素之一,古人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之说,正是说明了这样的道理:若身逢乱世不妨...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5940096.html
  • 太虚大师的与时俱进思想初探

    。现在之时代确与前不同,处此时代潮流之中,无论农、学、工、商等,皆有参与政治之机会;在各个人既皆作社会行动,则佛教亦应有适合潮流之设施,方足以延其余绪。大乘佛法是有社会性的,以之养成兼善天下之道德行为...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1941528.html
  • 几种对佛教的误会

    的多少。大乘以「兼善天下」为目标,小乘以「独善其身」为目的。)隐居潜修,只是为将来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作准备。(就像科学家们,苦心孤诣地,一天到晚躲在实验室中研究一样。) 其实不只是出家人如此,在家修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1242481.html
  • 儒家修养论今说*

    独善其身”,而当其通达之时则应当“兼善天下”[32]。孟子所谓的“独善其身”,也就是“洁身自好”的意思。荀子最早提出“慎其独”这个命题,并把它与“诚”(诚实不欺)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3]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3142648.html
  • 中华禅风的演变

    ,及时间的长短成正比;能够独善其身的是好人,能够兼善天下的是圣人。一个有成就的人,是把生命的杂质完全净化了(如圆觉经所讲:把矿石的杂质去尽后,变成了纯金),他会有强烈的光的半径,当你进入他的辐射半径,...

    耕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30542888.html
  • 以人间佛学建人间净土 ——谈佛光山“四化”

    一分倾轧障碍。”正是这样相容兼善天下的理念,形成了佛光山协同诸教,融贯众流,禅、教、净,甚至显密兼修的现代人间佛教。听星云法师不无得意地讲在纽约世界贸易大厦前为九二罹难者做法事时,其对天祈祷...

    麻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1943757.html
  • 中庸之道在文化发展中的指导意义

    ,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必须说明的是,孟子之所谓“独善”与道家的遁世是有区别的。道家的遁世是完全逃避社会现实;而孟子的“独善”正是以“修身见于世”来对社会负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744026.html
  • 《维摩诘经》与中国文人、文学、艺术

    研析,仅能择取与《维摩经》有关的一、二点加以讨论,此其一。  其二,中国文人本是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但是“独善其身”和“兼善天下”在他们身上往往存有矛盾,特别是当他们身陷社会纠缠中不能解脱,或个人...

    王志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5646297.html
  • 竺道生思想之理论特色及其价值意义

    支遁论无生法忍,以为止于七住之境,则“道”与“慧”已能充分冥合,然此乃小乘独善其身之论,固仍须进修三阶,达于十住之域,藉各种方法与能力,随机说法,救度世人,方为大乘兼善天下之精神。七住与十住在层次上...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比较禅意在中日文化中的影响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之道。  禅意作为东方智慧的一种结晶、一种精神向度和寄托的方法,它既有儒家风雅和入世的一面,又有道家虚无和出世的一面。在中国本土文化哲学中,宗法伦理、忠恕之道、修身...

    金丹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948912.html